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名称及代码:机械工程 0802 |
一级学科名称:机械工程 |
培养单位:机械与装备工程学院 |
授予学位:工学 硕士学位 |
一、学科简介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于2011年获批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6年被列为河北省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本学科依托煤炭和装备制造行业,主要从事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包括机械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有限元设计、虚拟设计、智能设计等),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机械CAD/CAM技术,汽车电子,重大装备与制造工艺,机器人与智能控制,制造业信息化,数控机床与特种加工技术,智能维护与故障诊断,材料加工过程控制,仿真和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本学科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5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32人,博士学位教师47人,河北省高端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5人,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拥有河北省智能工业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冀南新区现代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4个省级科研平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为机械工程各研究方向提供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近五年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2项,重大横向及科研转化项目7项,科研总经费32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60余篇;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
二、培养目标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点以培养研究生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知识构建能力的开发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具有探索真理、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深厚机械工程科学理论基础、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意识的人才。具体要求为: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学术作风,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强烈创新精神、精深专业素养和开阔国际视野。
2.熟悉机械工程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系统深入的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能够针对机械工程学科工程实际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等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写作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包括机械基础理论、设计、控制、自动化以及提高机械设备性能的研究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加工等五个研究方向:
1.机械设计及理论方向以解决工业装备在数字化设计与分析中的技术与方法问题为目标,面向机器人、车辆、电机等复杂机械系统,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对复杂机械系统及其零部件的结构优化设计、动力及其性能展开研究。
2.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及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等,面向矿山开采装备、智能化成形与加工设备的高能效制造需求,涵盖机器人制造装备及自动化技术、精密成形工艺等研究领域。
3.机械电子工程方向主要围绕矿山装备、工程机械等工业装备,以现代控制理论及检测技术为基础,充分运用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开展工程机械实时运行状态检测、可靠性分析与故障诊断等。
4.车辆工程方向研究车辆基本理论、设计及制造,重点围绕车辆设计与制造、新能源汽车动力、底盘技术、车辆轻量化等方面开展研究,综合利用力学、机械设计、计算机控制等理论和技术对车辆进行设计、制造、控制和检测。
5.材料成型加工方向以材料加工工程为基础,主要研究材料的特性、制备、成型加工及其使用,在材料塑性成形基本理论,材料液态成型基本理论及技术,新材料的基础研究与开发应用,金属材料表面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最短学习年限为2.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
五、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制和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倡导专、兼职指导教师组成学科群体进行联合指导,鼓励多学科交叉培养。
2.实行创新激励机制,根据研究生的学术兴趣、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3.重视发挥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增强课程内容的前沿性,通过高质量课程学习,强化研究生的科学方法训练和学术素养培养,促进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
4.重视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研究生培养。支持研究生参与更多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5.研究生应参加学术伦理教育、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学习期限内所修总学分不得低于31学分,其中学位课15~17学分,选修课13~17学分(每个研究方向限选3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其中本人进行2次以上学术报告。
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不少于2门,补修课程由导师确定,并应在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列出,补修课程通过自学或跟随本科生听课方式进行,需考核并记录成绩,但不计入学分。课程设置详见表1。
七、中期考核
研究生应在第四学期末以前完成中期考核,具体要求按学校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有关规定进行。
八、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且论文成果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实际工作量不少于1年,应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且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3.论文应符合规范性要求和质量要求。
4.原则上要求研究生学位论文应有实验或实际工程数据支撑,留存包括实验方案、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照片等主要的实验或实际工程记录备查。
5.学位论文评阅人至少有1名校外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1名外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
九、毕业及学位授予
1.硕士研究生须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后准予毕业,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2.硕士研究生达到该学科当前执行的学位标准要求,经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以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授予硕士学位。
表1 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要求 | 学 时 | 选课 要求 | 开课 学期 | 备注 |
学 位 课 15 ~ 17 学 分 | 公共 基础课 | ST1001X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2 | 必修 | 1 | 全校统一设置 5学分 |
ST1001X02 | 精读 | 1 | 30 | 必修 | 1 |
ST1001X03 | 翻译 | 1 | 30 | 必修 | 1 |
ST1001X04 | 国际交流 | 1 | 30 | 必修 | 2 |
数理 基础课 | SX1001X05 | 数值分析 | 2 | 32 | 必修 | 1 | 全校统一设置 4学分 |
SX1001X06 | 数理统计 | 2 | 32 | 必修 | 1 |
ST1001X07 | 矩阵理论 | 2 | 32 | 必修 | 1 |
学科 专业课 | ST0042X01 | 机械优化设计 | 2 | 32 | 必修 | 1 | 机械学院 6~8学分 |
ST0042X02 | 人工智能 | 2 | 32 | 必修 | 1 |
ST0042X03 | 机械振动 | 2 | 32 | 必修 | 1 |
ST0042X04 | 现代测试技术 | 2 | 32 | 必修 | 1 |
ST0042X05 | 材料成型原理及数值模拟 | 2 | 32 | 必修 | 1 |
选 修 课 13 ~ 17 学 分 | 公 共 课 | ST1001F01 | 自然辩证法 | 1 | 18 | 必选 | 2 | 全校统一设置 |
ST1001F03-2022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与治国理政 | 1 | 26 | 必选 | 2 |
ST1001F04 | 现代创新方法 | 1 | 16 | 选修 | 2 |
ST1001F05 | 体育课 | / | 16 | 必选 | 1/2 |
ST1001F07 | 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 | 1 | 16 | 必选 | 1/2 |
SX0042F01 | 机械学科前沿进展 | 1 | 16 | 必选 | 2 | 学院开设 |
SX0042F02 | 研究方法论 | 1 | 16 | 必选 | 2 |
ST0042F01 | 科技论文写作与文献阅读 | 1 | 16 | 必选 | 2 |
机械 设计 及理 论 | ST0042F11 | 多体系统动力学 | 1 | 16 | 选修 | 2 | 学院开设 |
ST0042F12 | 可靠性工程 | 1 | 16 | 选修 | 2 |
ST0042F13 | 虚拟设计 | 1 | 16 | 选修 | 2 |
ST0042F14 | 有限元分析与应用 | 1 | 16 | 选修 | 2 |
ST0042F15 | 高等空间机构学 | 1 | 16 | 选修 | 2 |
机械 制造 及自 其动 化 | ST0042F21 | 现代数控技术 | 1 | 16 | 选修 | 2 | 学院开设 |
ST0042F22 | 先进制造技术 | 1 | 16 | 选修 | 2 |
ST0042F23 | CAD/CAM技术 | 1 | 16 | 选修 | 2 |
ST0042F24 | 机械加工过程优化技术 | 1 | 16 | 选修 | 2 |
ST0042F25 | 微控制器原理与接口技术 | 1 | 16 | 选修 | 2 |
机械 电子 工程 | ST0042F31 | 机电系统及控制技术 | 1 | 16 | 选修 | 2 | 学院开设 |
ST0042F32 | 机械故障诊断学 | 1 | 16 | 选修 | 2 |
ST0042F33 | 电液比例技术 | 1 | 16 | 选修 | 2 |
ST0042F34 | 现代控制理论 | 1 | 16 | 选修 | 2 |
ST0042F35 | 机器人技术基础 | 1 | 16 | 选修 | 2 |
车辆 工程 | ST0042F41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1 | 16 | 选修 | 2 | 学院开设 |
ST0042F42 | 汽车操纵稳定性 | 1 | 16 | 选修 | 2 |
ST0042F43 | 车辆系统动力学 | 1 | 16 | 选修 | 2 |
ST0042F44 | 自动驾驶汽车关键技术 | 1 | 16 | 选修 | 2 |
ST0042F45 | 车辆工程前沿导论 | 1 | 16 | 选修 | 2 |
材料 成型 加工 | ST0042F51 | 先进材料加工技术 | 1 | 16 | 选修 | 2 | 学院开设 |
ST0042F52 | 现代材料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 1 | 16 | 选修 | 2 |
ST0042F53 |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 | 1 | 16 | 选修 | 2 |
ST0042F54 | 弹塑性力学 | 1 | 16 | 选修 | 2 |
ST0042F55 | 新型材料及应用 | 1 | 16 | 选修 | 2 |
必修环节 3学分 | SX0042F81 | 开题报告 | 1 | | 必修 | 3 | 学院组织 |
SX0042F82 | 学术活动 | 1 | | 必修 | 1~6 | 学校或学院 |
SX0042F83 | 社会实践 | 1 | | 必修 | 1~6 | 学校或学院 |
补修课程 | ST0042F91 | 机械原理 | 0 | 64 | 补修 | 2 | 学院开设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研究生选修不少于两门 |
ST0042F92 | 机械设计 | 0 | 56 | 补修 | 1 |
ST0042F93 | 汽车理论 | 0 | 40 | 补修 | 1 |
ST0042F94 | 车辆动力学及控制 | 0 | 32 | 补修 | 1 |
ST0042F95 | 材料科学基础 | 0 | 76 | 补修 | 1 |
ST0042F96 |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 0 | 30 | 补修 | 2 |
院长签字(学院公章):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