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大学 机械 专业学位类别学位授予标准
(085500)
一、专业基本情况与发展目标
1. 专业内涵
机械专业以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机械制造业为主,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机械的基础理论、各类机电产品与装备的设计方法、制造技术与系统、检测控制与自动化、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以及各类机械装备运行维护的理论与技术等。本专业以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等为基础,以工程图学、机械学、材料学、电工电子技术、测量与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为支撑,研究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和系统、机电控制等理论和技术。
2. 专业基本情况
机械工程于 2011 年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9 年调整为机械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本专业依托煤炭和装备制造行业,主要从事现代设计方法(包括机械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有限元设计、虚拟设计、智能设计等),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机械 CAD/CAM 技术,汽车电子,重大装备与制造工艺,机器人与智能控制,制造业信息化,数控机床与特种加工技术,智能维护与故障诊断,材料加工过程控制,仿真和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本专业学位类别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 45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5 人,教授 24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36 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 人,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 2 人,河北省高端人才 1 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 5 人,河北省教学名师 1 人;聘请企业导师 39人。本专业拥有河北省智能工业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冀南新区现代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外国院士工作站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1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为机械专业硕士学位的各研究方向提供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近五年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 4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12 项,重大横向及科研转化项目 7 项,科研总经费达 3200 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 300 余篇,其中 SCI/EI 检索期刊论文 60 余篇;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3 项;获发明专利授权 40 余项。
3. 专业发展目标
机械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硕士学位。主要面向机械行业及相关工程部门,侧重于工程应用,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服务于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能够独立运用本领域的先进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工程问题。
4. 主要培养方向
本专业包括机械基础理论、设计、控制、自动化以及提高机械设备性能的研究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加工等五个研究方向:
(1) 机械设计及理论方向以解决工业装备在数字化设计与分析中的技术与方法问题为目标,面向机器人、车辆、电机等复杂机械系统,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对复杂机械系统及其零部件的结构优化设 计、动力及其性能展开研究。
(2)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及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等,面向矿山开采装备、智能化成形与加工设备的高能效制造需求,涵盖机器人制造装备及自动化技术、精密成形工艺等研究领域。
(3) 机械电子工程方向主要围绕矿山机械、工程机械等工业装备为研究对象,以现代控制及传感检测技术为基础,结合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技术开展机械装备状态检测、远程自动控制、可靠性分析与智能故障诊断等研究。
(4) 车辆工程方向研究车辆基本理论、设计及制造,重点围绕车辆设计与制造、新能源汽车动力、底盘技术、轻量化等方面开展研究,综合利用力学、机械设计、计算机控制等理论和技术对车辆进行设计、制造、控制和检测。
(5) 材料成型加工方向以材料加工工程为基础,主要研究材料的特性、制备、成型加工及其使用,包括材料塑性成形技术、材料液态成型形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金属材料表面工程、材料强度、疲劳、损伤及寿命等研究领域。
二、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 学术道德
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诚实守信,学风严谨,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严禁弄虚作假,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合理使用引文或引用他人成果。
2. 专业素养
热爱所从事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具有探索真理、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探索机械工程设计、制造、管理等专业素养;具有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团队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知识产权意识。
3. 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
遵守科学道德、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 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与治国理政、自然辩证法、精读、翻译、国际交流、工程伦理、体育等;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数值分析、数理统计、矩阵理论、现代创新方法等。
2. 专业知识
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包括现代设计类知识,含机械原理、结构、精度、形体及可靠性等方面的现代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制造工艺、设备及制造自动化类知识,含材料、工艺方法、工艺设计、工艺装备、工艺精度设计及检测控制、工艺过程及其装备自动化等;工艺实施及装备运行的控制类知识,含现代控制工程,机、电、流体传动及自动化技术,工艺过程或装备的数字控制技术等;产品及装备的测试、试验及评价类知识,含测试技术、试(实)验设计、状态监控、故障诊断、工艺及质量参数检测评价和标准化技术等;制造系统及企业的管理类知识,含工业工程、制造企业信息化、企业管理、技术经济等。
3. 工具性知识
围绕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深入了解相关工具的基础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能熟练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中,如实验仪器设备和测试技术、机械结构分析软件、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软件等。
四、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1. 实践教学
实践环节是机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充分 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实践环节应达到:基本熟悉本行业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培养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并结合实践内容完成论文选题工作。
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根据专业特点到相关行业从事实习实践活动。可由校内与其企业两位导师共同协商决定实习实践内容,或由培养单位决定。可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时间不少于半年。实践环节结束时撰写实践总结报告,完成实习实践的总体成绩评定。
2.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开展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过程,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过程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 年。专业实践具体包括:①参与机械相关领域的实践过程,并结合实践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②参与导师课题的实际调查研究工作或独立从事在导师指导下经过选择的实际调查研究工作。③研究生参加相关课程的辅助教学实践工作,包括讲授部分课程、批改作业等。学院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进行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专业实践学分为 6 学分,实践研究的综合表现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未参加实践环节或实践环节考核不合格者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3. 讲座论坛
全日制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需参加不少于 3 次学术活
动(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其中本人进行 1 次以上学术报告。同时,要求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活动 2 次以上。
五、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 获取知识能力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能借用相关方法和途径获得各种载体的知识素材,并通过学习、合理分类归档、比较与分析、综合与归纳、提取与再制,形成为己所用的知识的能力。
2. 实践能力
具有运用专门知识和综合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工程应用中有关技术或管理问题的能力。善于用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经推理或演绎发现工程实际问题的科学规律,并能够运用数理语言来描述工程实际问题所遵循的规律。在任职岗位实践中,能合理选用类比、试验或计算等方法解决工程技术或管理的实际问题;能结合任职岗位的需求,运用现代设计、分析、计算、决策等软件工具或实(试)验分析平台,进行研究、开发及管理工作。能独立承担与机械专业相关的工程技术或管理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能根据工作性质和任务,独立或组织有关技术管理人员完成项目的立项、方案的设计与论证,并独立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项目的实施及验证。
3. 沟通协调能力
对所从事的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有深刻的认识,能从技术及管理层面合理规划并分解工作;能充分了解所在单位的技术能力、管理风格和人事背景;善于听取意见、勇于修正错误;能明晰和策略地表达自己的技术或管理见解及建议。
4. 创新能力
学习期间,能够结合实践经验,进行适当的发明创新,鼓励申请专利;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结合专业知识锻炼提高创新能力。
六、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 选题要求
论文选题应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能体现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有足够工作量;论文研究应体现作者的知识更新及在具体工程应用中的新意,论文研究结果能对行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促进作用。具体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1) 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2) 新产品、新设计、新工艺、新材料、新应用软件的研制与开发;
(3) 基础性应用研究或科研项目;
(4) 工程设计与实施项目。
2. 论文形式和规范性要求
机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应用研究类学位论文,也可以是工程设计类与产品开发类论文。
(1) 应用研究类学位论文:指直接来源于机械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机械工程应用背景,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
(2) 工程设计类学位论文:指综合运用机械工程的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设计工具等。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大型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所从事的工程设计。
(3) 产品研发类学位论文:指来源于机械领域的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位研发、各类应用软件研发。
硕士学位论文应遵守《河北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定》的格式要求,一般应包括: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目录、引言、正文(理论分析、实验过程等)、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字数一般不少于 3 万字;学位论文要求文字简明,图表规范,条理清晰,分析严谨,理论推导和实验分析无误;在阐明论文的目的和意义时,应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学位论文质量要求
学位论文质量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位论文工作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深度,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 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
(3) 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4) 学位论文的正文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科研问题或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立见解。
(5) 学位论文撰写要求概念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字通畅,图表清晰,概念清楚,数据可靠,计算正确。
(6) 原则上要求研究生学位论文应有实验或实际工程数据支撑,留存包括实验方案、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照片等主要的实验或实际工程记录备查。
(7) 学位论文应该集中体现学生的学术创新成果,且达到学校要求的学位论文评阅标准。
4. 学术创新成果要求
硕士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创新成果须与本人学位论文内容密切相关,且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 知识产权
授权或申请(进入实质性审查阶段)至少 1 项发明专利,要求学生为第一发明人或第二发明人(导师为第一发明人),第一署名单位为河北工程大学。
(2) 横向项目
学生参与横向课题项目通过结题验收或鉴定(学生署名且生均经费不少于 20 万元)。
(3) 成果转化
学位论文研究成果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应用,须有专利转让证明,转让费不少于 5 万元,转让专利要求学生署名第一或学生第二(导师第一),第一署名单位为河北工程大学。
(4) 学术论文
发表或录用至少 1 篇SCI/EI 期刊论文,要求学生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河北工程大学。